連江縣北竿鄉春遊初探
山羊百科,林文智老師的植物、山岳、攝影紀錄
2011/04/11~14
此行是朋友邀約幫忙北竿鄉生態導覽製作講義,重點協助各村落找出特色與規劃步道講解內容,北竿鄉計有芹壁村、橋仔村、坂里村、后澳村、塘岐村、白沙村等六個村落,北竿鄉大概也是來過兩三回還是不同的季節,惟一的不同就是期望協助個村落找出每條步道的特色物種,不過,我還是傾向民俗植物與當地特色物種為主,畢竟馬祖列島靠近福建省,許多物種是台灣不容易見到,前些年連江縣植物調查是郭城孟老師承接,近年才轉為中興大學森林系,所以基礎資料的整齊度算是還不錯,至少郭城孟老師出版馬祖植物圖鑑是是相當管用的參考書籍,不過出發前還是先把馬祖列島植物列表製表,免得現場找不到相關資料。
出發前,台北的天氣實在不怎樣,而當地的天氣更慘,飛機外海繞一圈又折返,原本寄望中午可以抵馬祖,延遲到近五點才抵北竿機場,白天可以確定泡湯。
- 2011/04/12
清晨,天候狀況不錯,天氣預報未來數天是陰雨天,看來是可以拍照,由於是住在塘岐村的旅館,就先走一段通往壁山的步道,入口的日本筋骨草的開花株族群算是不少,此地的林相屬於相思樹混生海桐為主,草本物種可見少數的濱萊菔開花株,只是植株相當幼小,或許是生長的位置不太對吧。
八點多一群人按原定計劃前進芹壁村,芹壁村原本就有一條中字環形步道,分別稱為安康步道與永康步道,這條環形步道應該說是整個村落的外環步道重新整建,步道周邊不易見到大樹蔽蔭,整體環境比較偏耕地型態與村落生活作息緊密結合的氣氛,周邊散落油菜族群,處處可見開花植株,偶見甘藍開花株,安康步道入口的沙楠子樹正值花期,當然多補些花朵與果實細部畫面,邊坡可見到少許的朝鮮紫珠開花株與濱柃木族群,台灣本島不易見到沙楠子樹大樹,此地隨處都可以見到沙楠子樹蹤影,朴屬物種的花朵型態都差不多,就是葉尖長尾狀比朴樹或石朴外觀還漂亮,住宅區多為桑科的天下,常見的薜荔、大葉赤榕,大葉赤榕近似雀榕必須細看果實才能確認,安康步道兩側耕地多為果樹,桃、蘋果、梨樹等果園,不過,地表卻是琉璃繁縷的天下,只是不知夏天會出現那些物種,步道周邊的牛奶榕族群不少,只是新葉未見磚紅色,即使剛萌發的新芽也都是綠色,這是跟台灣本島不太一樣的特徵,邊坡依然是短毛菫菜與紫花菫菜混生的族群為主,到是接近頂端的公路則是印度黃芩與伏莖紫菫開花株為主,伏莖紫菫的族群相當多集生於山坡頂端,而目前黃菫與南方山芫荽開花株遍布全島,椬梧的結果株遍布全島開闊地,若是花期,枝椏密生黃花會相當顯眼,轉到永康步道就會看到散生的烏桕與樟樹植株,此時烏桕正值休眠期未見新葉,此地的休眠期遠較台灣的植株休眠期長許多,台灣的烏桕植株的休眠期相當短,可能不會超過兩星期,年初綠葉轉紅,落葉未久就進入萌芽期,到是芹壁國中後門栽植整排的田代氏石斑木正值花期,可惜上方栽植山櫻花無法讓開花株更顯眼。
芹壁村的環形步道可以遠眺對岸的海岸線,前方為龜島與大坵島嶼,村落高處的廟宇稱龍角峰五位靈公廟,或許此步道稱龍角峰步道會更為傳神。
中午,一群人驅車橋仔村,接近村落看到一條山脊道路,就先轉進看看,原來是一處私人的修道院,但是視野超級好,可以眺望大坵島嶼全貌,今天的光源相當好,先拍一些畫面再說,後來得知這座修道院是前村長的修習地方,橋仔村一直是北竿鄉漁獲重鎮,甚至經營馬祖漁產品企業社與展示館陳列早年漁撈器具與文史資料,敘述早年居民生活史,此地的玄天上帝廟宇的香火最鼎盛,其次是白馬尊王廟。
橋仔村是請陳開心先生帶路,我們就從其開心農場家園為起點,其實北竿鄉村落的共同的特徵就是已無居住的房舍幾乎被薜荔佔據,少數則會出現忍冬植株,或許橋仔村人口數較多,邊坡幾乎是草本的歸化種為主,此時幾乎是臭濱芥與天藍苜蓿的世界,人工栽植厚葉石斑木數量算是相當多,穿梭於漁村步道卻是散生不少高大的烏桕植株,此步道可以說是穿梭漫步村落,細細品味當地建築與漁村生活。
或許當地依然利用有限的耕地面積,出現許多豆科蠶豆屬的小巢豆、烏嘴豆與野碗豆物種開花株,而草坪散生細葉蘭花參開花株,同時艾的族群數量相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