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黃菫
山羊百科,林文智老師的植物、山岳、攝影紀錄
黄堇 Corydalis pallida (Thunb.) Pers.
灰绿色丛生草本,高20-60厘米,具主根,少数侧根发达,呈须根状。茎1至多条,发自基生叶腋,具棱,常上部分枝。基生叶多数,莲座状,花期枯萎。茎生叶稍密集,下部的具柄,上部的近无柄,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二回羽状全裂,一回羽片约4-6对,具短柄至无柄,二回羽片无柄,卵圆形至长圆形,顶生的较大,约长1.5-2厘米,宽1.2-1.5厘米,三深裂,裂片边缘具圆齿状裂片,裂片顶端圆钝,近具短尖,侧生的较小,常具4-5圆齿。总状花顶生和腋生,有时对叶生,长约5厘米,疏具多花和或长或短的花序轴。苞片披针形至长圆形,具短尖,约与花梗等长。花梗长4-7毫米。花黄色至淡黄色,较粗大,平展。萼片近圆形,中央着生,直径约1毫米,边缘具齿。外花瓣顶端勺状,具短尖,无鸡冠状突起,或有时仅上花瓣具浅鸡冠状突起。上花瓣长1.7-2.3厘米;距约占花瓣全长的1/3,背部平直,腹部下垂,稍下弯;蜜腺体约占距长的2/3,末端钩状弯曲。下花瓣长约1.4厘米。内花瓣长约1.3厘米,具鸡冠状突起,爪约与瓣片等长。雄蕊束披针形。子房线形;柱头具横向伸出的2臂,各枝顶端具3乳突。蒴果线形,念珠状,长2-4厘米,宽约2毫米,斜伸至下垂,具1列种子。种子黑亮,直径约2毫米,表面密具圆锥状突起,中部较低平;种阜帽状,约包裹种子的1/2。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生林间空地、火烧迹地、林缘、河岸或多石坡地。朝鲜北部、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全草含protopin,服后能使入畜中毒,但亦有清热解毒和杀虫的功能。
本种是一个多型种,Komarov和Busch在种下分出三个变种:var. typica, speciosa和ramosissima。其中除speciosa的特征(总状花序密集,花金黄色,叶裂片楔形至线形)较稳定而应保留其原来的种的等级外,后一变种则应与原变种合并的,因为它的鉴别特征(茎匍匐,强烈分枝,花淡黄色,具白色的距)并不稳定,而且不见于东北的标本。 Liden认为C. pallida和C. speciosa及其相近的类型形成了一个十分难以划分的类群。一般的认识是本种具有刺状突起的种子而不同于其他种,但是它们的体态和花色上存在大量变异,因此对这一复合种除了观察它们的种子之外,还应广泛研究它们的所有特征。在朝鲜、日本和中国存在几个不同的地理宗。如朝鲜就有两个明显不同的类型,其种子均具有刺状突起。无疑,他的观察是深入的,结论是重要的。
凹子黄堇(变种) Corydalis pallida (Thunb.) Pers. var. sparsimamma (Ohwi) Ohwi
- 与原变种的区别是种子的刺状突起仅局限于种子边缘,中央具下凹的斑点状印痕。
产浙江的中部和南部(遂昌、建德、庆元)和台湾。生于海拔800左右的山坡或路边。模式标本采自高雄。
黄紫堇 Corydalis ochotensis Turcz.
無毛草本,高50—90釐米。主根長達13釐米,具少數側根,幹時褐色;根莖極短,蓋以稀疏的殘枯葉基。莖柔弱,通常多曲折,四棱狀,常自下部分枝。基生葉少數,具長柄,葉片輪廓寬卵形或三角形,三回三出分裂,第一回全裂片具較長的柄,第二回具較短柄,羽狀深裂或淺裂,小裂片倒卵形、菱狀倒卵形或卵形,先端圓或鈍,具短尖,背面具白粉,二歧狀細脈明顯;莖生葉多數,下部者具長柄,上部者具短柄,其他與基生葉相同。總狀花序生於莖和分枝先端,長3—5釐米,果時達9釐米,有4—6花,排列稀疏;苞片寬卵形至卵形,長0.5—1釐米,全緣;花梗勁直,纖細,遠短於苞片。萼片鱗片狀,近腎形,邊緣具缺刻狀齒;花瓣黃色,上花瓣長1.8—2釐米,花瓣片舟狀卵形,先端漸尖,背部雞冠狀突起高1—1.5毫米,超出瓣片先端並延伸至其中部,距圓筒形,與花瓣片近等長或稍長,末端略下彎,下花瓣長1—1. 2釐米,雞冠同上瓣,中部稍溢縮,下部呈淺囊狀,內花瓣長8—9毫米,花瓣片倒卵形,具1側生囊,爪線形,略長於花瓣片;雄蕊束長7—8毫米,花藥極小,花絲披針形,蜜腺體貫穿距的2/5—1/2;子房狹倒卵形,長4—5毫米,具2列胚珠,花柱細,比子房短,柱頭扁長方形,上端具4乳突。蒴果狹倒卵形,長1—1.4釐米,粗約3毫米,有6—10枚種子,排成2列。種子近圓形,直徑約1.5毫米,黑色,具光澤。花果期6—9月。
產黑龍江、吉林東部、遼寧、河北東北部,生於雜木林下或水溝邊。東西伯利亞至鄂霍次克、朝鮮北部、日本有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