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輪替不歇的高山植物

山羊百科,林文智老師的植物、山岳、攝影紀錄

Revision as of 21:40 2006年八月30日; Xo.alpes (討論 | 貢獻)
(差異)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 更新版本 (差異)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林文智 大同 第72卷第二期 1980/02

目錄

前 言

  台灣位於地球的中緯度地帶,地處溫帶的南緣、熱帶的北緣。大體上,氣候是相當舒爽的。不若溫帶冬季的冰天雪地,也不似熱帶地區的酷熱,然而本省的氣候如梅雨、颱風、豪雨和落山風還時常會帶來天災的。




  台灣雖小卻得天獨厚,天空的雲彩變化,氣象萬千,當冬季東北季風南下,夏季西南氣流向北吹送的過程行經本省時,會被本省的脊樑山脈,尤其是中央山脈阻擋,當雨降在山區時,可以沖刷土石,而強風也會加速岩塊的風化。本省高山的向東面經常可見懸崖危嶺,雨後更不時可見落石。平地及中海拔山區對於四季的更換比較不明顯,然而在高山就比較明顯的可以觀察到四季的興衰了,春天在高山上,有雨水滋潤的枝椏冒出薪芽,地表上處處可見幼苗,夏初則為高山的花季,繁花吐艷,碧草如茵,入秋後果實累累掛枝條,草原一片枯黃,景觀相當蕭瑟,爾後冬季則逢雪期,大地一片銀白色,景致相當壯觀。


  依我國節氣的算法,春天在2月到5月之間。初春仍然為東北季風的籠罩下,高山上依舊是隆冬景象,當春雷震醒大地所有的生物時,一切都開始活絡筋骨,準備迎接春神了。此時東北季風和西南氣流總是在日本一帶匯合而產生近似滯溜的梅雨鋒面,致使本省在春末陰雨不斷,或間歇性或連續性,偶爾夾帶豪雨。


  這些雨量對於植物而言是一件大喜事,因為雨水可以將冰雪融解,植被可盡情的經由根部將水分送到休眠芽上,使嫩葉脫殼而出,或者同時吐出花芽,如褐毛柳高山柳、台灣柳....等在長新葉的同時並開出雌、雄花。而一些1、2 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如虎杖玉山山蘿蔔白花香青....等也相繼由土中冒出幼苗。雖然此時日夜溫差相當大,不論草本或木本植物均有凍傷的現象,甚至有植被受不了而死亡的情形,但是大體上大地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強力生命力。


  高山上的春末夏初的時分是最漂亮的時候了,因為代表高山上沒有任何樹種能與之比擬的玉山杜鵑森氏杜鵑南湖杜鵑相繼開花了。由北至南整個山區沈浸在一片花海中,此種野外台灣的固有種是最常見的一種喬木植物,使得此時攀登高山的登山者看得眼花撩亂,留連忘返。


  夏季正逢梅雨季節,高山地區雖是花團錦簇,但也是細雨霏霏,嵐霧瀰漫,對於上山賞花的人是對其本身的野外經驗的一大考驗。對於整個高山的植被而言,雨水只有怕不足,不怕過多,因為此時雨水不足的植被的花朵經常無法正常開花,且苔鮮類植被也無法正常發育,甚至無法看到一些腐生植物,如穗花蛇菰水晶蘭錫杖花等,更別提些漂亮的蕈類植物了。

  在杜鵑花謝後,新芽皆由葉腋向上伸展,展露新葉迎接大自然嚴苛的考驗,而此時玉山箭竹也從地下走莖紛紛冒出嫩筍,這些嫩筍對於野生草食性的動物而言,是一種佳餚,常可見彌猴或羌啃食後的痕跡,在森林界限上的玉山箭竹是一片綠意逼人,整個草坡碧草如茵,是繼杜鵑花季後的另一種高山景觀。

  然而夏季也是各式草本植被的花期。繁花吐艷,由小型的阿里山龍膽到中型的玉山當歸、黃菀以至山烏頭、虎杖、毛地黃。木本植物的玉山假沙梨樺葉莢蒾十大功勞....等。多數是在梅雨季後才陸續嶄露頭角,然而卻以台灣百合花的脫俗、玉山毛連菜的繁錦、阿里山龍膽花的小巧最引人注意。

  梅雨季後,經常就有颱風來訪,然而行經台灣後通常會有減弱現象,主因在中央山脈上,南北走向的中央山脈經常為西部平原的屏障,使得西行的颱風對西部的傷害因中央山脈而降低許多。但所降的雨量對於南部的水資源而言是一大福音,因為西南部的水源幾乎視梅雨與颱風的多寡決定庫存量。對於高山植被而言,此時的雨量將決定入秋後的狀況了。

  台灣通常是在九月中旬進入秋天。此時本省本來是由西南氣流影響下而改為由北方高氣壓冷氣團所主控。風向亦由偏南、偏西改為患風、東北風,氣溫也漸次下降。

  秋高氣爽來描述本省高山地最恰當不過的了,此時高山上的降雨量明顯低,但是在中海拔山區一帶依舊是水霧瀰漫,此時登高俯瞰雲海(層積雲頂)是最佳的時機,駐足於日出、日落時分觀賞雲海是一大享受。

  高山上的植被此時枝條上皆結果纍纍,各式的果實有的令人垂涎欲滴,如懸鉤子類的果實,有些1、2年生的草本植物也走入了生命的盡頭,漸次枯萎,殘株遺留地表平添一幅蕭瑟的景象,在一道道的冷鋒南下時,一些常綠植被或落葉性植被的葉片也轉為紅色,而在玉山箭竹的草坡中,竹葉也漸漸變為枯黃色。大地的脈動漸漸的沈寂了。

  暮秋時分,植物的果實散盡,並埋入土中等待最佳時機發芽,一些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在清晨時分皆已在葉片上鋪上一層霜,表達了秋後雪期已近的徵兆,植被此時也開始為越冬而準備了。


  冬季時,只能以冰天雪地來形容高山的景觀了,遠在西伯利亞、蒙古一帶的冷氣團,不斷的發展與移動,一波波的寒流不斷南下。本來高氣壓的空氣是寒冷、乾燥的,但是由南海、孟加拉灣一帶的水氣上升到2000公尺以上後,卻因氣流關係向北移入,到了華南一帶匯合冷高壓造成了空氣又濕又冷的現象。在寒流行經本省時由北部進入山區,山區的氣溫遽降,有時可達攝氏零下10度。

  當寒流進入台灣屋脊時,首當其衝的是南湖山區,其次是雪山山脈,寒流沿著溪谷一路直上背樑山脈,迎風面的山坡經常被厚雪所覆蓋,然而因為南湖主峰與雪山主峰一帶地形較為特殊,積雪經常比其他山區為多,雪期也長,因此在南湖山區與雪山山區所擁有的植物特有種比其他山區為多,所以南湖山區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標幟。

  然而冬季山區的雪地經常是濕冷的,因為寒流過後,向陽的坡面,不消一日,雪就融化了,只有在背陽面才能殘存。所以在高山上只有寒流來臨時才有可能看到雪,然而此種景觀對於植被而言是一大考驗,在向陽面冷暖不定的狀況下,對於常綠性植物就相當不利,但是它們仍然經得起考驗。至於裸岩上的植被多為草本植物,在此時早已枯死,只剩因為冰蝕作用而漸次崩解的裸岩上的岩塊了。

  雪期時,降雪皆呈粒狀,偶爾伴隨冰雪傾盆而下,相當壯觀,卻也是霜霧瀰漫,行進困難。稍不留意,極易造成山難。

  冬季裡,大地的脈動攪似沈寂,但是雪地下的苔蘚植物世界依舊是活躍的。只要挖開冰雪,在冷杉林內依舊可以看到苔蘚植物綠意盎然的姿態,一副別有洞天的世界。事實上,在相當寒冷的地區,也只有苔蘚類植物能夠生存而已。即使在冬季的雪地中,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大型的哺乳動物活動的足跡。

  四季的更替,千百年來不斷的上演,然而喬木年復一年的接受考驗。雖然在自然的演替中,有些喬木也會死亡,但枯枝落葉肥沃了大地,為地表增加了腐植質,滋潤其他植物,使更多的生物能有更好的環境,使地球更具生命力,迄今卻因某些人類經濟觀點而遭到無情的砍伐,真是諷刺!

  高山上植被的演替,為土壤提供了絕佳的穩定度,雖然本省高山上的風化作用與沖蝕作用在進行中,只要我們能使人的催化不去干擾自然,那麼大地依舊是美的。


個人工具
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