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攝影裝備

山羊百科,林文智老師的植物、山岳、攝影紀錄

Revision as of 05:11 2006年八月18日; Xo.alpes (討論 | 貢獻)
(差異)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 更新版本 (差異)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林文智

  在本省的登山活動中登高海拔山區是一種硬碰硬,絲亳不能馬虎的工作,不論個人的體力,耐力的考驗外,團隊的默契皆是一個隊伍是否能快樂上下,平安回家的主要的內在因素,而外在因素則在於自然環境的急速變化。

  對於以高山地區做為攝影工作的工作者而言,有時侯是登山隊伍人員頭疼的人物,因為常是隊伍最後幾名,撇開攝影者本身的體力能力,勢必比他人多背負了相機器材的重量所以對喜好攝影的工作者而言,選擇高山地區為拍攝題材是對個人相當嚴苛的考驗,它的考驗除了上述之外,並加上了意志力,毅力和生活觀。所以長期下來,仍然以此為主題者,大多成為了獨行俠,有時侯自己必須在某些山區長期等待才能拍攝出一些最佳的畫面,否則只能以記錄式的攝影手法來拍攝。

  對於高山攝影的工作者而言,攝影器材的選擇可能是最單純的,一般裝備除了機身外,鏡頭大致上以廣角鏡頭為主,輔以近攝鏡頭和和中距的變焦鏡頭,因為高山地區的開闊景觀 中、低海拔地區所能想像,整個自然環境的變化尤其是在雲彩變化相當大時,常會令人無從下手四個方向皆可拍,正東,東南或東北側可以拍攝,使得拍攝者根本無暇換鏡頭,因為光線的變化相當的快速,只有按快門的份而己,所以一般來說,使用廣角鏡頭的次數比較頻繁,然而近攝鏡頭可以代替標準鏡頭使用在山景或是拍攝一些矮小的植物至動物皆可以。至於長鏡頭的使用的次數比較少,尤其使用變焦鏡頭拍攝山景時,常會因為天空中的水汽關係使得畫面呈現灰濛濛的感覺,有如霧裡看山,倒是可以將一些稍遠的局部景物放。大至於在中、低海拔山區而言使用的次數也許會比較多。

  在機身方面儘量使用機械式。電子式的機身在高山地區常會因日夜溫差過大,使得機身無法正常運作,經常會出現短路現象。所以最保險方式是攜帶兩個機身以防萬一,當然如果是使用120底片或4x5底片的機身比較沒有此項困擾,只是在高山地區的攝影者相當少人使用如此的相機。

  對於一般的濾鏡鏡片的使用,最基本的鏡片只需偏光鏡,使用偏光鏡,使用偏光鏡可以加深天空的藍色色彩,同時也可以突顯藍天的雲彩,相當管用,至於其他的濾鏡或者是增加一些畫面效果的鏡片,如果的是純以自然景物的觀點而言儘量避免使用,然而此牽涉個人的攝影美學觀,實難有定論,至於其他的器材的配備,最重要的是在三腳架,因為它可以增加穩定度,改善畫面的質感,至於三腳架的使用重量則依攝影者的背負能力而為之,最佳的腳架是能接受強風的考驗,當然攝影者本身架設腳架的高低也會影響到穩定度。

  至於快門線可有可無,因為相機機身內有自拍器,可以運用自拍器來取代快門線,自拍器的使用有助於低速度的拍攝工作,因為按下自拍器後,機身的反光板會自動彈起,經過短暫時間後簾幕才會打開,所以機身內部的微震幾乎也消除了,所以在高山地區是否需要攜 快門線則可視相機本身的功能而定。

  然而不論使用何種廠牌的相機或鏡頭,在登山期間的保養亦相當重要,尤其梅雨季節時如何使器材保持乾燥更顯重要,一般所使用的噴汽球,拭鏡紙均須攜帶的工具,然而如何地除濕就有賴個人的體溫了,在睡覺時將相機的機身與鏡頭分開置於睡袋內的濕氣降至最低,否則在雨後的旭日景觀是無法拍攝的,因為鏡頭的內外在保護不周時會出現水氣沾在鏡片上,必須等到氣溫回升後,水汽才會逐漸消失,而在這段時間只有跳腳的份,而在雪期行走時儘量置於胸前,用體溫維持機件能正常運作。

  至於如何地使攝影器材與登山裝備結合在一起,不會使器材礙手礙腳,則端看攝影者如何自行設計一些袋子來保護器材,一般坊間使用的釣魚或打獵的背心或相機的倒三角型袋子是最方便添購的裝備了。

  對於剛進入高山攝影的登山老手或新生而言,選擇一些交通方便,容易攀登的山區,如此才不會因器材與糧食的問題造成太多的困擾,這些山區以雪山,大霸尖山,合歡山,南橫三星為最方便,日後才逐漸選擇困難的山區,如馬博橫斷,南湖山區,奇萊山區,至於長程縱走式的路線,不僅對個人體力與攝影器材的考驗,同時也考驗團隊的默契,此種的認知是在準備踏入此項工作的愛好者的一項忠告。

  在台灣高山攝影工作中硬體器材的添置與維修是相當容易的事,但也相當花錢的,然而攝影者本身對軟體設備添購與吸收知識相當困難的,它包括登山野外知識,登山器材認知,攝影美學知識,這些方面的取得以野外經驗知識的吸取。依本省目前登山的層次是相當因難的,所以大都是在野外時的口授相傳或是各山社自行舉辦的各類活動中學習而得到的野外經驗,是否足以應付則視個人的造化。

  所以以高山地區做為攝影題材的工作者的辛苦面相當的多,遠非一般登山活動可預期的,四季的變化,不僅對攝影器材的嚴酷考,如何應付自如,惟有親身驗才能明瞭個中甘苦。

個人工具
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