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山野 擁抱山林

山羊百科,林文智老師的植物、山岳、攝影紀錄

Revision as of 02:08 2009年十月6日; Xo.alpes (討論 | 貢獻)
(差異)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 更新版本 (差異)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林文智 野趣 第三期 2002/04

  自然環境的演替是不等人,環境的變化不會配合現代人的生活作習,等待休假的人們前來從事短暫探望,所以從事觀察自然環境過程最好全心融入野地。對於一個從事自然觀察與攝影的人而言,野地是職場,帳篷是辦公室兼住家,自在悠遊高山。雖然這是離群索居的孤寂生活,但事實則不然,大自然安排一連串的訓練課程等著有心人,自然演替的觀察讓人目不暇給。

  早期,登山相關出版品的質與量不如今日,誠如許多登山人一樣,初入門登山,都是報名參加社會團體舉辦的20人以上的短期高山活動隊伍,攀登期間,山屋經常聚集各地區的隊伍,入夜,一群登山人餟茶、飲酒,天南地北聊著個人的登山經歷,許多的登山經驗交流都是依賴資深登山人彼此的腦力激蕩。今日,許多的登山經驗交流可以透過雜誌、書籍、文獻與網際網路交換彼此的心得,但是,經驗累進形成的知識無法教導你什麼,它只能對你的登山過程有所提示,只能避免他人失誤再現,一切仍要回歸到親身的實踐,可惜,純登山行程很難有充裕的時間觀察周遭的萬物演變的細節,常會忽略熟悉事物的奇特性,因為每年的每個時令植物的變化不一定一樣,相對的,同一種植物生長於不同山區也會出稍許的不同。

  從踏進登山與攝影的領域,最後卻是選擇高山攝影為職場,一連串的歷練是自己料想不到的事,因為這是無前人可循的職業,常自居無業遊民。回想剛踏出獨行高山,是被友人放鴿子的結果,本來三個人共登雪山,兩人遇要事,陸續離開山區,僅剩我與一堆的糧食,想想糧食背回家不是辦法,乾脆吃光才下山,就這樣持續獨攀迄今。

  爾後,結交一些學生性登山社團,才擺脫寒、暑假期間的獨行,近年偶有一些的年輕人結伴同行。其實目前的登山相當風行,即使獨行於熱門的山區,如玉山、關山、雪山等熱門的山區,可能每天都會碰到它隊的山友同行,可以說是出發是獨行,但是攀登過程是有其它的同伴同行於山區,但是長程縱走活動的路線就不然啦。

  當然孑然一身宿於野外,深夜躺在野地,帳篷,美其名分成內、外帳,但是與黑夜僅隔著薄薄的尼龍布料,四周湧現的各種獸聲、風聲與松濤,或許會讓人不斷的串連與聯想,黑色魔力常令一些人覺恐懼,所謂「人因幻想而可怕」,但是熟悉、瞭解,它就如我家的花園,想想打開帳篷,一切的美景,渾然天成,不假修飾,包圍著與籠罩於四周,它讓我忘卻一切的煩腦。學習欣賞荒野之美,包括一切紛亂的事物和自然環境的內部運作,進而取得心靈的寧靜、發現內在平靜與整體的觀點看待事物是最終的生活目標。

  獨行的攀登者是必須將所有的家當背負於自己的背包,必須精算總背負重量,妥善的打包避免物品不易取放,尤其是廢棄物管理的問題,因為攜帶糧時必優先考慮產生廢棄物的總重量,對於臺灣許多食品因應不同的消費族群出現超額包裝的情況,例如快速沖泡式的小包裝飲料食品會產生許多的廢棄物能避免就避免,我習慣購買大包裝的食品,分批攜帶足量,置入密封袋,如此方便打包。

  不論是降雨或是水塘邊,我有見水紮營的習性,降雨只要把鍋碗盆置於外帳下緣就可以接到豐沛的水源,溪流的源頭是泡茶最佳的甘露品茗方式,帳篷內細讀哲學、心理學、美學等視覺創作相關的書籍,謙卑地追尋、學習與體會大自然的教誨。詛咒是無用的,大地須要水的滋潤,植物才會茂盛,即使出現4天以上的降雨,也只有耐心的等待。

  一罐高地瓦斯燃料可以使用三天的炊事或點燈,所以每次都要帶10罐才足夠兩星期燃料量,當然,糧食都市是熟食的方式降低野外使用然料量,只要青菜煮熟與肉類加熱的過程即可,生活飲食習慣還是以米飯為生,還真的無法習慣天天以麵條為主食。

  這種工作是一種簡僕的生活,不若都會區的人車的吵雜聲職場,大自然的聲音湧入耳朵,兩星期的生活可能只有喃喃自語,,一切的行進都要依賴雙腳,最大差異是沒有電扶梯或電梯讓登山者輕松爬昇與陡降,落差近千公尺是常有的情況,所以雙腳的保養就很重要,有時會自嘲天生腿短,別人一腳步距離是我的兩倍,當然也會暗自竊笑高大的登山人穿梭箭竹林被橫生的樹枝與倒木卡倒。當然,登山器材拜高科寄之賜,日益精良,相對地,許多人也忽略基本訓練來熟悉山的一切事物,看到初次購買令人欽羡的精良裝備卻不會使用的登山人。

  雖然許多山區已經走過數次,前方的路況相當熟悉,山還山,綿延不絕的山巒,一路都在眼前,路還是一樣,一步一腳印,或許進入冷杉林、鐵杉林會鑽行於箭竹林,如游泳般的撥開前方的箭竹,必須依賴腳的觸感,才能理解山徑的走向,努力的鑽出箭竹林,邁向更高的稜線,欣賞壯闊的山景與洶湧澎湃的雲海。

  踽踽獨行高山期程,無須面對他人的質疑此種登山的適當性,它不會影響或提高自己於同輩登山人的地位,相對地,可能引起一陣的嘲諷,尤其是,自身會常捫心自問許多生涯議題與人生體驗的問號,例如:日夜露宿荒郊野外,為甚麼不轉業;啥是攝影美學的定義,等等不一而足的問題,尤其是思考自己的生活價值觀與核心基本標準,當然無法於夜深入夢前給予回答,惟有靠自己不斷尋求解脫與答案,否則,心情低落時,會準備退出山區,回到人潮洶湧的都會市區,享受一切消費性的生活,如舒服的沖浴,舒服坐在餐桌前享受晚餐,蓋著暖暖的被子,看電視…等等。

  雖然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回答方式,山區攀登期間,遇到許多登山人常問我爬山的感覺是啥,早期我一直都不知如何回答此類的問題,也許爬山對我而言,已經是司空見慣了,或是麻痺啦,常久下來一直認為住在山上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因為這是我的職業,所以一直以住於山區習以為常,而且住來也較安全。我想了一下,我給他的回答是「一種回家的感覺」。

  全世界的任何獎賞遠不如自己看到的美景,山區生活品嚐美景是人生樂事,它會讓人激動久久無法自制。雖然無法如團體出遊可以有許多人分享這些經驗,但是孤寂的山區生活卻是最好的回報,自然觀察的最大快慰是提供其它人擁有同樣的觀察結果,透過美景的圖片讓更多人分享,這是自然界與人類心靈延續的保證。

個人工具
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