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有趣的自然觀察低海拔闊葉林

山羊百科,林文智老師的植物、山岳、攝影紀錄

Revision as of 17:28 2006年八月26日; Xo.alpes (討論 | 貢獻)
(差異)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 更新版本 (差異)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林文智 台灣山岳 NO 38 2001/09

  臺灣常綠性闊葉林是泛指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從喬木層、灌木層到草木層的物種主要是闊葉性植物,自然環境的豪雨,雨水常被逐層攔截經由樹幹在滲入根部,或是喬木樹幹著生植被也截取大量的雨水。高溫潮濕的天候,造就這些地區的原始林相是濃蔭蔽地且蒼翠的森林,樹種以樟科殼斗科桑科、山茶科與大戟科等族群數量居冠,林相物種相當豐富,常令人看得目不暇己。

  闊葉林豐富多樣的樹種孕育多樣的生物族群,對於自然觀察者而言,觀察闊葉林相物種是最大的挑戰,太多近似物種的性狀外觀特徵必需仔細辨認,否則容易出錯,同時闊葉林屬於溫濕悶熱的環境,林內行走宛如洗三溫暖,再加上擾人蚊蟲與吸血的螞蝗,常令有興趣探索者卻步。

觀察樹皮

  自然觀察的重點是將書本的知識轉換為觀察物種最基本的依據,從事植物觀察不僅是單純的認識物種的名字與瞭解物種的性狀特徵,重點是在物種的生活史、物種間的相關性與物種的生育環境。

  對於觀察闊葉林的喬木樹種可以先了解一些樹種的樹皮,許多闊葉的喬木樹種相當高大,不易找到合適的觀察點,觀察樹冠層的生長方式,最好的辨認方式就是從樹皮的紋理,有些樹皮龜裂紋理極具特色,例如:栓皮櫟的樹皮灰褐色,且縱向深溝裂。 細部觀察與修剪問題

  自然觀察活動過程,非學術性的植物採摘動作是極具爭議的議題,植物採集是一項極為嚴謹的植物分類學訓練,重點在於標本的永久維護與保存工作,但是,某些闊葉樹種特徵過於接近,甚難利用樹皮分辨物種,看不到植株細部特寫,實難分辨,尤其是許多樹種的茂密花朵都在樹冠層,且細小花朵都相當不起眼,經常會被忽略,觀察者偶爾會動用高枝剪取下枝梢部分枝條,觀察高大樹種的細部器官。

  有些植物的花朵屬於雌雄異花同株或異株,觀察過程必須剪下來部分的枝條觀察確認清楚,才不會落如人云亦云的陷阱。

光源問題

  影像記錄是自然觀察的延伸,自然攝影與自然光源是緊密的關係,陽光不易穿透茂密的闊葉林的樹冠層,森林底層植被的日照時數都相當短,攝影者如果不使用閃光燈等人工光源,完全依賴自然光源拍攝,拍攝底層植物完全是要耐心仔細的觀察與等待最佳的光源投射角度。

  闊葉林樹種的樹冠層相當開展,使得光線不易穿透到底層,使得底層的日照時數相當短,當光源投射到被攝體會形成主體與背景的明暗差異相當大,尤其是拍攝底層植物的特寫畫面容易突顯主題。 數位相機與傳統相機

  植物攝影是攝影者將自然觀察的體驗轉化為影像的表現形式,這種自然觀察體驗結果是植根於創作者的深處的感情,透過影像媒介加以喚醒,同樣的也喚醒觀者相同的感情,彼此透過畫面交流,分享彼此的自然觀察經驗。

  近年的攝影器材變革相當大,即是數位相機加入市場主流,不可否認,對於自然觀察者,使用數位相機有其方便性,且整體的消耗性成本比傳統相機低,僅是電力消耗較傳統相機明顯偏高;同時數位相機擁有即拍即看的好處,通常我都是利用數位相機拍攝植株的各種不同角度特寫的畫面,如此方便鑑定物種;同時不理想的圖檔可以直接刪除,再重拍。這些數位圖檔運用於電腦網路系統,省卻使用傳統相機拍攝畫面轉數位化的耗時與耗人力過程,可以最快的速度建構植物名錄,彌補印刷品無法使用太多圖片的遺憾。

個人工具
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