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清水大山首登探勘之旅

山羊百科,林文智老師的植物、山岳、攝影紀錄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花蓮縣花蓮縣 秀林鄉清水大山

目錄

2007/05/07

  清水大山屬太魯閣國家公園,許多特有物種的集生地,植物調查者的勝地,高難度的健行路線。

  此行僅剩一位興大的博士生(活動策劃人)一起上去清水大山,清晨,人員尚未到齊,昨晚看看地圖,先去立霧溪出海口看看,應該說路過太魯閣都會在閣口的錦文橋拍一張立霧溪出海口畫面,如果細看畫面其實是還有一段距離,畫面是看不太到海岸線的位置,所以決定先去瞧瞧到底出海口的景觀是長啥德性。

  從新城鄉行政中心轉進民有社區,循著堤岸尾端方向過去,應該說是走到道路盡頭,再步行一小段就可以抵出海口,只是感覺很怪,砂石場地,或許是期待看到的是無人為干擾的海岸線吧,海岸線常見的馬鞍藤已進入花季,可惜花況不理想,整體的出海口景觀不如去崇德拍海岸景觀,回頭再補拍太魯閣口的景觀。

  太魯閣口門牌旁的樟葉楓依然健在,先前以為它掛點,原來是自己沒注意,十來年沒長高多少,到是今年看到的樟葉楓的結果狀況都不錯。隨後就到新城車站接人。

  清水大山的登山口可以從台電的水管路進入,現在最方便的是從太魯閣管理處入山,停車場整理妥當裝備,卻看到流籠已走到半路,運氣還真背,裝備沒搭到便車,慢慢背著裝備直上海拔820M,前後落差約750M左右,山路可以看到梧桐開花株,可惜植株太遠無法拍特寫,旁邊還有麥氏鐵線蓮開花株,流籠頭是不錯觀景點,可以俯望富世村與太魯閣口全貌,如果天氣夠晴朗,應該可以看到更遠。

  陡升的山徑尚可以見到前一陣才發表的金粟蘭科物種,寬葉金粟蘭開花株,真的是跟台灣及己差很多,如果原定四月沒有受到大雨延誤行程,可能第一天到大禮就要紮營了,太多物種開花一定是拍到眼花瞭亂。

  下午三點多才走到步道最高點,隨後就是平坦的產葉道路,是可以行駛農用搬運車的道路,到大同部落全長約9K,走到半路看到坤城愈走愈慢,看到路旁的水塔,乾脆就紮營在道路,沒想到一切就緒,就聽到蹦蹦車開過來,只好收妥東西,硬著頭皮走到大同。

  抵大同已經晚上九點多,幸好有人願意收留,借住當地住家,只要付錢能解決的事,都沒啥關係啦。

2007/05/08

  清晨的大同部落,群山環繞的安靜,西側的三角錐山與白髮山清楚可見,相當舒服,今天的預訂行程是最後水源地,坤城說這段路是平路彎延於山腰,重點物種是在第一水源與第二水源處,據了解此山區尚有許多新的物種尚待確認,等發表就可以知道是啥東東啦,通常確認物種的時間都會比較長,首先就要外觀型態解剖與遺傳分析,再確認此物種在其它地區的狀況,才有機會給予新的學名,幸好PDA內建簡誌還可以做初步比對,因為有太多物種都沒拍過,一路緩慢前進,山徑邊波的金石榴的花況相當不錯,可惜光源不對,只能放生。

  雖然山坡偶見土石崩塌,路況算是不錯,快到最後水源地才須下切,目前高山紅蘭大花傅氏唐松草台灣草牡丹隱藥鼠尾草的花況不錯,此趟對我來說是首登,大概了解路況,日後可以再重新排定行程,午後雲霧罩山區不見遠景,忽見高大紅檜,坤城直呼到達營地,最後水源突見帆布搭蓋營地,原來是先前有動物調查來此建基地,總算老天幫忙連續兩天沒下雨,希望全程都是好天氣。

2007/05/09

  早上的天氣超級好,應該會曬到不行,總算開始重頭戲陡登清水大山,營地的海拔是在1530M,山頂是2408M,加油!加油!

  營地出發要先走一段平路,到登山口就直攻,反正就是一路直上,慢慢來,山徑可以見到柳氏懸鉤子,陡升的山路總算看到小蘗科清水山小蘗,可惜花期不對,目前是結果狀態,還是原本的四月初進來就會看到許多的花況,不過重點是在赤楊葉梨,由於先前有標示地點,所以找起來不困難,好玩的赤楊葉梨族群旁,居然看到南澳杜鵑的開花株,植株算是高大,可能是我看過最高的植株群落,株高至少3米,花況不錯,若不是先看到落花,可能會被放生,附近也出現南湖杜鵑,族群數量不少,植株是萌芽期,看來此地要看到開花,好像有點困難。

  幸好,有些植株位置可以看到樹冠層,不然就要爬樹囉!!此時赤楊葉梨是結果期,朵朵殘花,看來有人明年還要再來一趟,赤楊葉梨外觀與金縷梅科小葉瑞木相近,不過,小葉瑞木葉柄與葉芽紅色,隨即看到紅花八角果實,自然就補一些畫面啦,剛好也看到小葉瑞木結果株。

  第二個重要的物種是舖地蜈蚣屬,未來可能會改稱栒子屬囉,因為找出一堆新記錄物種,搞的人仰馬翻,坤城的碩士論文的題材就是舖地蜈蚣屬,下山就可以幫忙確認以前拍的畫面,以前的記錄僅三種,現在是近十種,這些物種跟大陸分布的物種是一樣,所以沿用大陸使用的名稱。

  山坡不少雲南冬青的開花株,可惜尚在花苞期,不然可以好好的拍,陡升的山徑僅有兩、三處可以遠眺群山,幾乎都是躦行於森林,從早上七點多,走到裸岩區已是下午三點,快走不下去,回頭一定摸黑,只好在裸岩區附近找找清水圓柏,幸好還有一些族群在低處,已過花期,有看到總比沒有好,先拍再說。鼠李科畢祿山鼠李變葉鼠李的族群數量不少。

  總算看到刻脈石斑木,幸好還有幾朵花,不然有人還是要再跑一趟,周邊還可以見到清水金絲桃,此行大豐收,當然以純登山的行程來說,登頂大概需要2.5小時,來回可能僅4.5小時就搞定,下回可要好好的盤算路線,多住幾天才划算。

2007/05/10

  清水大山屬太魯閣國家公園,許多特有物種的集生地,植物調查者的勝地,高難度的健行路線。

  連續第四天的好天氣,由於行程的關係,今天要殺到停車廠,希望是可以走到,早上七點多拔營走人,天氣實在太好,回頭仰望清水大山清楚可見,周邊群巒也不差,不拍幾張有點對不起自己,還是邊走邊拍。

  山徑還是補拍一些物種畫面,寶島羊耳蘭寬葉金粟蘭星果佛甲草開花株、鬼懸鉤子的結果株,此行真的是拍不少物種畫面,回去整理可就要耗不少時間,近午就到大同部落,剛好有人要載箭竹筍下山,自然就搭個順風車,至於玉蘭草先放生吧,下回再來拍,9K的山路還是農用搬運車比較好,不然就要摸黑下山。

  從大禮叉路口陡下,抵木棧道口,看看時間還有,就找邊坡的華八角楓開花株,此地的族群數量不少,相當好拍,某些休息亭尚見翼核木刺杜密的開花株,盤龍木結果株,幸好光源尚可,自然就多補一些畫面,近五點才抵停車場。

2007/05/11

  早上的天氣依然曬人,決定去清水斷崖找找清水石楠可能的蹤影,清水山命名的物種可以說都是稀有種,看到的人並不多,更別說花、果兼具的畫面,隨著時間的拉長,如果物種沒有長期監控,當年的採集地點可能都已不可考矣,因為道路的開發、位移,地貌改變,當年的記錄可能都是僅供參考囉。

  目前知到一些物種的採集點都有註明清水,所以決定去清水一帶看看,清晨光線還不錯,車抵崇德休息區拍幾張畫面,再看看石硿古道入口,前幾年全記錄還有來拍過,一直對古道的裸岩坡生長的綠刺柏,念念不忘,此趟時間不多,下回再來補畫面。

  抵匯德休息站,比對地圖的環境,早年的應該是附近,只是入口點在那邊,連以前的礦產道也看不見,還真不知如何找起,反正地圖是劃的位置找找看,原來是在一堆土石後面,如果沒走過去,還真搞不清楚。

  廢棄礦道的路況還算可以,至少2K以前是可以穿涼鞋逛,往後的狀況就不是很清楚,只好打電話到管理處討救兵,結論是先放生,以後再說,重點也是時間有限,傢伙不足,或許是看一堆有的沒的,疑心過重,看到黑影就開槍,看到外觀型態不太一樣的秋海棠以為是新種,查證結論依然是水鴨腳

  班師回宜蘭,先去南澳工作站原生植物園冬青科的疑問種開花株,帶去宜大問陳子英比較快,因為此地的解說牌插的位置不完全一致,更別說插錯的解說牌,這是各地標本園共同的現象,最後確認是松田氏冬青

個人工具
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