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舒適與環保山上的營地生活

山羊百科,林文智老師的植物、山岳、攝影紀錄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林文智 台灣山岳 NO 21 1998/11

  雖然每一個人登山的過程不盡一樣,宿營地確有共通點是安全與舒適。不同的攀登路線,營地建設自有不同,對於中海拔山區的中級山行程與高海拔山區的長程縱走路線是不同的選擇營地的考量因素自然就不一樣。中海拔山區的林木密集,有時可以直接運用防水布綁於樹幹枝椏搭建一個大型的外帳,個人使用露宿袋就可以一覺到天亮。高海拔山區,稜脊開闊無遮掩,攀登過程必須依賴帳篷,帳篷最好選擇雙門且內外帳間具進出的緩衝隔間,否則隊伍遇惡劣天候,不僅炊事困難,人員營地活動力會降低。

營地選擇

  營地最好選擇沙地、草地、岩屑地或樹林遮風等排水佳的營地,如此就可以不需要挖排水溝,同時可以撿拾一些石頭或是利用營地附近的樹幹替代營釘,遠離水源地(如湖邊、溪旁…..等)至少10公尺,避免污染水源。帳篷開口門面最好朝東或東南面,如此清晨的陽光比較容易投射到帳篷內,帳篷內才會有增溫的效果,同時人員可以直接拉開帳門,觀察天氣狀況。營地儘量不要在稜脊或山頂,萬不得已,至少要有避風的小凹槽地。

  中低海拔山區的營地最好不要搭建於溪流旁,因為溪谷地形的日夜溫差大,夜晚氣溫相當低,況且很容易出現上游溪水暴漲,人員無法脫身的驚險狀況。

營地建設與管理

  中、高海拔山區宿營遇到不平整的地形可以使用山刀砍一些箭竹,垂直交叉平舖在地,讓地表看起來平整,再搭帳篷。人員利用營柱支撐帳篷後,必須先進入帳內檢查地面是否有凸起物,如小石塊、凹凸不平的地面、小樹幹等,都逐一必須清除,確定地面平整,然後才紮營釘與固定營繩,最後再把背包置入帳篷內。

  裝滿水的水袋最好平放或吊起來,水袋平放地面必須注意地面是否有尖銳的凸起物,如箭竹、石頭或樹枝,避免水袋被戳破。日夜溫差大的夜晚,水袋最好置於營帳內或改用寶特瓶裝水,因為水袋很容易結冰而破裂,行前一定要檢查水袋是否有破洞,避免措手不及,無水瓶裝水。

  高山活動期間最好攜帶一些報紙,惡劣天候,宿營期間,潮濕的登山靴可以塞入報紙吸濕;人員進出頻繁的內帳門底部最好舖報紙,擦拭腳底,所有的潮濕衣物最好先置於內外帳間,可以維持帳篷內部乾爽與潔淨;帳篷用餐最好先舖報紙,再擺餐具,避免菜餚污染帳篷內的起居空間。

  宿營期間,如果背包放置於營帳外,必須要關緊背包的各種縫隙,並覆蓋背包套,避免小型動物盜糧與夜晚的露水沾濕背包。

  登山過程偶而會遇到惡劣天候,帳篷頂最好繫一條細麻繩可以懸掛衣物,同時此繩的耐高溫程度必須承受瓦斯燈傳導的熱能,如此才能利用瓦斯燈散發的熱能烘乾衣物。

營地炊事

  高山長程縱走通常比較會計較全隊的背負總重量,中級山採行的搭建炊事帳,比較不適合高山活動,高山長程縱走最好採行帳篷內炊事,重點是運用內外帳間的空間。非雪期的高山縱走活動習慣於帳篷內炊事的隊員,有助於雪期訓練的營地生活。

  炊事的方式是兩頂帳篷的外帳緊靠一起,以兩至三頂帳篷為一個小單位,採行共同炊事的方式,因為兩頂帳篷的人數約六至八人,背負公家糧食與器具比較划算,若是以單一帳篷為炊事單位,對於6人以上的隊伍而言,比較不經濟,當兩頂帳篷合併炊事,炊事速度比較快,只要一位坐於帳門,其他人可以於幫忙其它事,進出也是利用另外一個帳門,目前許多帳篷都有設計雙門,且內外帳間多一個玄關的空間,如此炊事不會受到惡裂天候影響,如果炊事移到內帳很容易出現踢翻剛煮沸的食物而出線燙傷的不幸事件。

  內帳的起居空間避免進行炊事活動,因為帳篷對火的抵抗力相當脆弱,尤其是內部充滿各種易燃品,如夾克,睡袋...等衣物,最好是在內外帳間炊事。若不可避免必須在帳篷內炊事,最好使用瓦斯爐,去漬油爐與煤油爐,這兩種爐具預熱過程火源不穩定與熄火會有刺鼻的味道,內帳充滿刺激令人窒息的味道。炊事結束必須將爐具移出帳篷外,避免內帳充滿刺激令人窒息的味道。

  炊事期間,帳篷的內帳所有的門窗須完全打開,加強通風效果,避免濕氣匯聚於內帳內壁,同時爐具預熱期間必須防止火燄無法控制,帳篷內的非炊事人員的活動速度必須減緩,避免打翻物品或菜餚。 廢棄物處理

  攀登活動出發前最好將無用的食品外包裝降到最低,如此活動期間的廢棄物量就相對很低。選用垃圾袋的大小是以能置入背包內為佳,對於短天數的登山活動,最好是全部攜下山,而多天數的登山活動,宿營期間,廢棄物最好做好垃圾分類,將廢棄物區分為可燃、不可燃與易腐化等三大部分。不可燃的垃圾以空罐頭為主,而使用量最大的瓦斯罐與燃料瓶最好原物帶回,不要置入不可燃的垃圾袋,否則容易造成廢棄物不易攜帶。易腐化的食品以菜餚為主,最好挖洞埋入土堆,個人排泄物亦是如此。

  山區清洗餐具最好不要用化工產品的清潔濟,加熱飲用過的茶葉、茶渣,輔以餐巾紙九可以把餐具清洗乾淨。

個人工具
廣告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