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杜鵑

山羊百科,林文智老師的植物、山岳、攝影紀錄

Revision as of 03:34 2009年十月16日; Xo.alpes (討論 | 貢獻)
(差異)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 更新版本 (差異)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目錄

學 名

杜鵑花科  Ericaceae

杜鵑花屬 Rhododendron

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Hayata

特徵描述

 別稱森氏杜鵑、紅星杜鵑。

 常綠性灌木或小喬木。  葉長橢圓狀披針形至卵狀長橢圓形,葉背深綠色,叢生枝梢。  莖頂萌發5~20朵繖房花序,花白色、桃紅色或淡紫紅色,花冠闊鐘形,雄蕊10枚。

  台灣特有種,是本島海拔分布最高的杜鵑,素有台灣高山花魁美譽。

生活史

  玉山杜鵑花的生活週期屬先開花後長葉,花芽是在前一年的11月左右始孕育於枝梢,芽體包被於多層的鱗片,經隆冬的酷寒低溫,能刺激並促進花芽的發育成長;到了隔年,又必須讓根群飽飲春雨,花蕾才能膨脹,否則會出現花苞死亡或即使花蕾膨大但花朵卻已枯萎的現象。

  花季始於每年的五月中旬,花期約1個月,每個花苞內含5~15朵呈繖形花序排列的白色鐘狀花朵,當花朵奮力掙脫層層保護的鱗片,怒放於枝梢,將山區點綴的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六月中旬以後,花謝的結果期與嫩葉的萌芽期是同步進行,通常每個花苞下方第一片葉附近會萌發3個葉芽,鮮綠長橢形的葉片叢生於枝梢與果實發育初期的豔紅色圓柱狀蒴果相互烘托的相當醒目。

  由於盛夏時節的氣候高溫潮濕,尤其是在連續颱風或豪雨過後,玉山杜鵑南湖杜鵑的葉片邊緣會受不明細菌感染,而生出球狀的白色小腫瘤。腫瘤逐漸膨大,最大可至大拇指般,色澤漸轉為粉紅色。嚴重時,整棵植株的葉片都會受到感染;不過此腫瘤並不會妨害植株的生長。這種情形常發生於中部山區,而其中又以玉山主脊東側山坡的玉山杜鵑最為常見。

  入秋後,高海拔山區的日夜溫差漸大。玉山杜鵑為度過酷寒期,葉片會增厚,並縮小為原先大小的三分之一甚至到一半,同時葉片表面還被覆一層蠟質。由於日夜溫差大,清晨常見到葉片密被白霜,若是在水霧迷漫的天氣,葉片上更會出現各種造型的雨淞。不論是白霜或雨淞,持續的時間皆不長,但如果是出現在初秋時分,植株的葉片很容易被凍傷。葉片凍傷時,是由葉緣出現不規則斑塊壞死逐漸向內擴展。嚴重凍傷能令葉片凋落,植株下層的老葉即常因此而凋萎殆盡。

  高山冬季降雪時,除非積雪厚度超過植株的高度,否則即使天氣酷寒,積雪並不會完全覆蓋住玉山杜鵑。因為玉山杜鵑的樹幹分枝多,同時葉片在陽光的照射下,被覆表面的冰雪亦會融解,而不易形成霧淞。嚴冬時的酷寒低溫對於花苞的孕育很有幫助,此時枝條頂端已見碩大的花苞在期待春神降臨。

族群分布

 海拔1700m以上山區,其生育地相當廣泛,甚至北部低海拔山區如菜公坑山、插天山山系、金瓜石等地仍可見其族群。

最佳賞花地點

合歡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合歡東峰東北側山坡、石門山東北側裸岩坡及中橫公路鳶峰至小風口路段邊坡,均可見密生的玉山杜鵑群叢佈滿山坡。

最佳賞花時間

每年四月以後,台14甲公路的翠峰至合歡山路段邊坡散生的植株枝梢怒放白色花朵;五月下旬才是合歡東峰東北側山坡族群爭奇鬥豔的時節。

萌芽期畫面

開花株與花特寫畫面

結果株與果實特寫畫面

植株與葉特寫畫面

雪期的植株畫面

玉山主峰步道

參考資料

個人工具
廣告贊助